

(活動現場照片)
為溯源人民至上理念在中國歷史不同時期的變化發展,同時鼓勵同學們積極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爭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2023年4月20日18:30—19:30,由黨委學生工作部、校學生會主辦的第三十四期彳亍沙龍讀書座談會在博遠樓JC206教室順利開展。
活動伊始,主持人以視頻開場,向同學們詳細介紹了中國民本思想的起源,隨后引出本次活動的第一本書籍——《論語》,書中多次提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治國方略,尤其展現了孔子在施政治國方面的民本思想,這一話題引發了同學們的深刻思考,其中,范喆鏵同學從“為政以德”的角度出發,說明了政府要關愛、善待百姓,實施仁德之治,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新穎的思考方向。除《論語》以外,主持人還介紹了另一本飽含鮮明民本思想的儒家著作——《孟子》,并和同學們討論《孟子》中那些體現民本思想的句子,其中陳盧炎同學提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闭f明了在施政中關心人民的必要性。討論階段結束后,主持人介紹本次沙龍的最后一本書《人民至上:從<共產黨宣言>到<為人民服務>》,指出從《共產黨宣言》到為《為人民服務》是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的過程?;顒幼詈?,主持人邀請同學們分享我國在堅持人民至上方面有哪些振奮人心的事例,其中宗熙彤同學講述了以焦裕祿、孔繁森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的案例,展現了人民至上理念在當代的生動實踐。
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更好地了解了“人民至上”思想的歷史淵源和發展歷程,同時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內涵,更堅定了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
(黨委學生工作部 南財大學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