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兩會”的召開更是引來了歐博ABG會員網址學工系統的熱議,各位老師通過多種方式積極關注兩會動態,熱議兩會內容,學習兩會精神。
金融學院黨委副書記 章冬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要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還提到要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拔逵⑴e”“三全育人”這些體現了人的身心成長規律和教育發展規律的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國教育系統和社會各界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共同認識。也應認識到學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社會是人們謀生發展的大環境。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始終處于學習的狀態,站在時代發展前沿,不斷積累儲備知識,努力提升自身職業素質能力。
經濟學院學工辦主任 尹海燕:作為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輔導員,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不僅要以身作則,時刻關注兩會熱點和國家發展,還應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學習和踐行兩會精神,引導青年學生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增強學生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作為戰斗在一線的學生工作者,我們要認真落實國家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做好立德樹人的工作,關心關愛學生的成長。要繼續不忘初心,在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營銷與物流管理學院分團委書記 殷漫漫:回顧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奮戰在高校一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軍的輔導員,我深刻意識到輔導員第一身份是思政工作者,其次才是管理者。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我們只有時刻把學生裝在心里,在行動上自覺踐行為學生服務的宗旨。為了讓學生們在有序的校園中健康成長,需要我們發揮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日常管理等多方面合力。 作為校園工作者的我們只有努力做好“兩會”精神的實踐者、推動者。心懷責任,自我加壓,切實肩負起自己的重任。
國際經貿學院輔導員 劉紫月:“強”本領,增強“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厚重底蘊?!笆奈濉北貙⑹且粋€創新的時代,黨員要跟上發展的步伐、站到時代的潮頭,輔導員作為實踐育人的主體、課下育人的主體,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接受新事物,研究新問題,從各方面著力提升自己的真本領。在與學生朝夕相伴、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最新的思想理論,發揚“工匠精神”“釘釘子精神”,起而行之、勇挑重擔,勇于直面問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練就“鐵肩膀”,挺起“硬脊梁”,能啃“硬骨頭”,挑起黨和人民賦予的“強國”大業重擔。
財政與稅務學院輔導員 賈曉燕: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站在新的起點上,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帶來了更多的人民的聲音。希望為鄉村貧困戶提供更多就近就業的機會;制定統一的民辦學校教師最低工資指導線的建議……一條條的建議和提案,都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代表委員們用心用情履職盡責,為人民描繪著美好的藍圖。每一項關乎于群眾衣食住行的“民生成績單”,都是政府給群眾交上的時代答卷,在這場“趕考”中,大多數既定工作目標的超額完成,給人民更強的發展信心,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新時代,新征程 ,高校輔導員要結合兩會精神,謀篇布局、立意高遠、腳踏實地地答好自己的“趕考工作成績單”
信息工程學院輔導員 劉芳: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關系到千家萬戶的事業。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等重要內容。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也讓我們教育工作者備受鼓舞。作為一名高校大學生輔導員,我們要以身作則,關注兩會熱點,關注國家發展。我們要踐行兩會精神,用真知、真心、真才教育學生、引導學生、陪伴學生,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應用數學學院輔導員 劉文川:作為思政教師,要時刻謹記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在兩會中對于思政教師的殷切期盼,“上好思政課,不能照著文件宣讀、要有生命、不能干巴巴”,要“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圍繞著2020年我國在抗擊疫情的同時取得的突出成績,我們有義務帶領學生感受、領悟中國共產黨下的堅強領導,有責任為學生展示2020我國傲人成果背后顯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引導學生建立“在實現社會目標中實現個人價值”的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少數民族輔導員 艾斯克爾?米吉提:作為一名高校少數民族專職輔導員要加強自律,管好自己的言行,樹立形象,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努力把服務學生、團結學生、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視為己任,真正做好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努力引導幫助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迅速融入內地高校大環境,摒棄落后觀念的束縛,夯實民族團結穩定的基石,通過內地高校優質的資源和平臺得到自身的快速成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培養新時代接班人的征程中奉獻自己的力量。